新生——梁彬彬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1年05月14日 ~ 2011年06月10日
展览地点:
上海市黄浦区威海路696号11号楼108室,近陕西北路
展览介绍
展览信息
开幕时间 2011年5月14日, 16:00, 星期六
展览馆 周围艺术画廊
艺术家 梁彬彬
主办方 周围艺术画廊
相关文章
文质彬彬
文 明明
认识梁彬彬是在2006年,从他的作品开始的。那是一件《鸟笼与摩托》。作品的完整度和质量都在第一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梁彬彬的作品起源是一件件“物”。
围绕在他身边的“物”。这些“物”里有他儿时迷恋的玩具,也有长大后执着的汽车。所以我们陆续看到了《成人玩具》系列,《鸟笼》系列,《闭门造车》系列。很多时候梁彬彬不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而是一个真实而又执着的“艺术工作者”。(见作品图《成人玩具》)
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与完成都与他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息息相关。
2005年梁彬彬的毕业创作中有一件与实物等大的摩托车雕塑作品。这件作品是他第一次将皮革运用到作品中。他将自然生物的牛皮覆盖到工业文明的产品之上,一种新的形态和质感呈现出来。皮质的柔软附着在坚硬的工业形态上,带给观者想触摸的冲动,可当真实接触了,却又是冰冷的表面。生命的“温度“在工业文明之上冷却。
同时,他受到英国艺术家RICHARD DEACON(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 生于1949年,英国著名抽象雕塑家。曾获特纳奖。)的作品的启发。专注于结构的探索和表达,于是“铆钉”的元素自然的出现在作品里。就是这个最初从结构出发的想法,无形中成了梁彬彬“标志”性的视觉符号。
《鸟笼与熊》《鸟笼与摩托》是梁彬彬最为出名的作品系列。东方鸟笼的挂钩部分与西方的TEDDY BEAR结合,又与摩托车结合。一个在中国接受西方美术教育长大的年轻艺术家,极为自然的有关于东西方文化的思考。梁彬彬选择从一个平易近人的角度去阐释这个命题,作品的确有“以小见大”的文化内涵。五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些作品,依然被精炼的形态和平衡的“质觉”所吸引。
似乎“平衡”是梁彬彬作品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精神。无论什么材质,什么技术手段,又无论是东方情结还是西方好奇,在他的作品里,最终呈现的是“平衡“的张力。其实东方精神的深处即是一种平衡的力量。
2007年至2009年,梁彬彬创作了新的系列作品——《闭门造车》。他用九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作品《闭门造车》。在这件作品上他耗尽了自己所有关于车的想象与执着。同时也是对一件“物”的无穷的探究。最后在他的手下,又转化成扎实的雕塑语言。《闭门造车》是一件张力十足的作品。足够的广度和空间是理解这件作品的必要条件。
在梁彬彬的作品里我们隐约也感受到“物派”的影响。
“物派”(图片《位相——大地》关根伸夫 《位相——大地》 1968年)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其作品风格以大量使用未经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为主要特征,尽可能避免人为加工的痕迹,同时思考物体之间以及与空间的关系。“物派”是以东方思想,道与禅为出发点的。“物派”正因为有东方思想在精神上的支撑才能把自然的物质要素在视觉艺术中直接搬用。物质在时代与艺术家赋予它精神时,就改变了其自身原有的形态,其能量通过视觉给当代人的心理带来冲击,激发了人的思维灵感。
然而,梁彬彬在作品中使用自然材料,既保持了材料的原始性,例如皮质的纹理质感,又赋予材料新的特质。无形中的“混搭”带来很多新的可能和趣味
梁彬彬没有停滞不前,他一直在往前走。
2010年,梁彬彬创作了一系列新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更极致的造型,更创造的表达,却不再仅仅表现一个“物”,而是一种气质和一段精神。于是,新的作品不再有任何限量版本,因为气质不可重复,精神不可复制。
《FLOWER BEAR》(图)是新的系列中耗时最长的一件作品。来自于梁彬彬一段亲身经历的生死离别。当幼年最亲近的祖母的葬礼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进行时,一种生命羽化,生死轮回的感受油然而生。鲜花与枯骨,灿烂与腐朽,生命与死亡。
《遗失的骷髅 The lost skull》(图)是为了纪念著名的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这个以运用骷髅的设计形象闻名的艺术家最终放弃了自己。神秘而又绝望的气质是MCQUEEN令世人最为着迷的地方。
《黑与白BALCK AND WHITE》(图)是迈克尔杰克孙一直困惑和纠结的主题。他最终死于我们每一个人伪善的好奇和怀疑之中。是黑是白?
《游戏GAME》(图)是当今社会众生的写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场博弈,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扮演自己的角色。有时光鲜的外表之下,是苍白的内心。在如同制服一般的面具之下,丧失自我。谁赢谁输?
从对“物”的追寻到对“精神”的理解。梁彬彬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关注放到一个新的层面之上。在新的作品中,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对自己,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
《论语》中有一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实质胜于文饰则粗鄙,文饰胜于实质则浮夸。“文”与“质”比例恰当,统一协调,人才可为“君子”。广而言之,这也是艺术审美的标准。一件作品的初衷与表达之间的比例适当,方能成为一件完整成熟的作品。继而才是一件成功与否的作品。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梁彬彬,做人如此,作品如此。